目前分類:王力群談哲學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當前文史哲學科的困境】 2014.10.7

 

  中國的歷史與哲學,走到民國以後,慢慢都走向『融會貫通』(例如熊十力先生試圖融合佛家與儒家),去發展。基本上,這個大方向是對的,但是實際做起來,有極大的困難。

 

  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知識爆發的時代(就過去六千年的人類歷史而言),所以我也認為各領域的知識應該是融會貫通才對。尤其是最近一百五十年,中國的讀書人突然多了一門學科,叫做『科學』。但也因為是最近一百五十年才冒出來的,所以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完整的傳統與繼承。因為缺乏這個傳統,所以一般的學術界很難理解這個問題的真正涵義。

 

  我把我個人整理出來的三個問題列出如下~

 

  一,以往是『讀書人(以求科舉功名為主)』與『經商(被「小人喻於利」觀念所困)』之間的壁壘分明──這一道鴻溝到明代才被打破,而現在壁壘重新築起。

 

  二,『理工科』與『文法商』變成兩個獨立領域,壁壘過度分明,缺乏交流。結果變成學文的人不懂科學,搞科學的人不懂哲學跟歷史。外國也注意到這種畸形現象了,諷刺這種現象為『兩種文明』。

 

  三,民國以後,哲學家所謂的『融會貫通』的努力,幾乎都只停留在『融合他們哲學家自己的學說而已』,而並不是真正跟對面的那個『文明』(科學)做融合。

 

  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很難橫跨理工科跟文科之間的大鴻溝。加上台灣人過度的功利觀念,會覺得沒有必要溝通這『兩大文明』。

 

  於是開食品工廠的「可以」只顧著自己的利潤賺大錢,而不管在食品中亂放化學藥劑毒害國民健康是沒有道德的惡行──這就是我們的困境:自大、貪婪、無知,與壁壘。

 

2014。10。7

文章標籤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就在我們的體內】 2014.10.3

 

  我對於中國歷史有一個觀點跟某些學者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我認為中國兩千多年累積的思想,其中壞的成分,大多數都還殘留在我們國人身上。

 

  現代中國人,對於真正的『科學』、『民主』,依舊是茫然無知,大概跟明朝的皇帝的觀念差不多。換言之:自從鴉片戰爭之後,我們的民智『瓶頸』雖然是突破了,但是因為『種種政治因素的干擾』,以及國民無意識地自我墮落,『民智進步』這方面的進展比『預期』中慢很多。

 

  對於『科學』的無知,表現在國民的『理盲』。造成思考力的薄弱。(思考薄弱所造成的後果就不用我多說了。)

 

  對於『民主』的無知,表現在國民的『被極權資本主義壓榨』而表現出的怠惰疏懶、消極灰色。然後就是中產階級大量消失,財富跟知識都向金字塔的頂端集中。

 

  以我們國民常接觸到的股市而言,大家是既無科學的理性也無民主的開放精神。大部分的人都迷信自己,把自己當神,獨裁獨霸,亂做一通,欲將萬貫家財輸去而後心甘。

 

  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再來一次『五四運動』──如果不行一下子做大動作,那就慢慢來吧。

 

  基本上,我對於下一代是樂觀的(因為時代慢慢會進步),但對於我們這一代的顢頇與守舊,不表樂觀。換言之:我認為我們這一代的思想弊病會帶給我們賸餘生命一些難堪的錯誤與痛苦。

 

  腐敗的中華帝國並沒有完全消失。如今在我身上,還可以發現許多古老的思想病毒。

 

  讀史,須反省自己。

 

2014.10.3

文章標籤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哲學對我們的影響】 2014.10.1

 

  看完電影『軍中樂園』,有許多感觸。

  老兵為什麼回不了家?因為國民黨政府不准他們回去。

  海峽兩岸為什麼隔離六十多年?因為共產黨跟國民黨的治國哲學不同。共產黨那一套主要是從馬克思傳下來的理念。

  馬克斯是什麼家?不是政治家,馬克斯是公認的極重要的德國哲學家。

  台灣則是實施所謂的民主政治。民主的概念是從古希臘的議會政治以及中世紀的教會制度,然後加上洛克、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堆政治思想家的努力。其中盧梭是公認的浪漫時代極重要的哲學家。

  兩岸之所以被分開,是歷史的悲劇,而這個悲劇是因為哲學與政治理念的不同而造成。

  台灣的薪水二十年不漲,除了本身經濟實力衰退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司老闆腦子裡受『楊朱哲學』的影響太過嚴重,以致於賺了錢以後不想跟別人分享而佔為己用。

  楊朱學說是春秋戰國時代,以楊朱為代表的學說,主要提倡極端個人主義。跟墨子的利他哲學形成強烈對比。可惜到了今天,都民國了,依然是楊朱勝,墨家則式微了。

  哲學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模式中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包括道德、倫理、經濟,其實大多是以往哲學家的思想的延續。

  如何喚醒這種思想自覺,相信是今後國民教育應當努力的重點。

 

2014。10。1

文章標籤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傳統思想的珍貴與遺憾】 2014.9.26

 

  先秦時代留給我們四種最珍貴的思想:

  一是孔孟的『自覺式的仁義道德之心』;

  二是老莊的『人法自然』的養生哲理;

  三是陰陽家鄒衍發揚的五行生剋與陰陽二元論的思想,後來促成了中國的自然哲學的發展;

  四是墨家的兼愛精神。這是一種接近極致的濟世博愛的思想,極好。

  但可惜的是:中國的思想缺陷也在此時種下根苗:

  一是封閉式的懷舊思想形成僵硬的文化循環體系,緬懷過去的太平盛世,到後來形成今日的『太平小國』的思想(我是指台灣);

  二是定於一尊的專制君主式的統治,以及過早成熟的『帝王學』(這要拜韓非之所賜);

  三是極嚴厲的思想鉗制。從秦始皇焚書開此風氣之先,到漢武帝罷黜百家,再到隋朝科舉取士、明朝八股文的反獨立思想教育,再到清初三帝的文字獄,檯面上的中華文化幾乎窒息。

  四是『反智』的愚民教育。這一項是殺傷力最大的。從誤解老莊哲學開始,歷代的『反智論』愈來愈強,當中雖然有印度唯識法相與因明邏輯學派半途介入試圖幫中國思想界注入活水,可惜當時國民思想已然定型,救援行動遂沒有成功。

  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大陸厲行反智教育,箝制全民思想,一直到公元二千年之後才開始鬆綁。台灣的反智教育從蔣氏政權開始,一九九零年前後開始鬆綁。

  今後國力之消長,須先看國民反智鐐銬的鬆懈程度如何,而不是先看民主制度的實踐程度。

 

2014。9。26

文章標籤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思想家的全知觀點】 2014.9.25

 

  錢穆教授說:『對其本國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這兩句話我思考了十幾年,我覺得到後來應該是『愛之深,責之切』吧。

  溫情很容易矇蔽人的理智。

  我看中國歷史的外在態度,是冷靜;內在態度,當然是有溫度的,但此溫誠不是用來『隱惡』,而是用來『面對真相』。

  以下進入本文。

  諸君在觀看中國歷代思想家的話語,可以注意一點:很多人都是以一種『自以為什麼都知道』的口氣在講話。

  西方也有這種毛病,但沒有那麼嚴重。關鍵在於西方哲學家從蘇格拉底以降,就先有了一種『我很無知』的誠實可愛的態度,一直傳承下來,牛頓的『我只不過是在真理的大海岸邊撿起了一個美麗的貝殼而已。』也是很好的寫照。

  但是中國文人沒有這種傳統。

  這種『自以為全知』的風格在先秦百家的時代就很明顯了(我不好意思說是哪本書最明顯,但不是論語),到了宋儒理學家達到巔峰。明儒因為國政極腐敗,隱隱約約感到『本國學問似有些未盡之處』,但也困於自身讀書格局與客觀環境,無法突破此僵局,於是明儒多憤懣、抑鬱,最後以全體國破家亡的悲劇收場。清儒則『實踐』考證,自我設限、自我躲藏,也算是一種『不問外事,自以為是』的態度。

  我想說的是:到了今天,這種『自以為全知』的心態,在中國人跟台灣人的一般讀書人跟老百姓身上,『依舊』是非常明顯。(看看我們做股票的人就知道,他們用什麼方法都自認為不需要經過贏家鑑定、不需要師承,總落個『我行我素』的意識窠臼。)

  其實,用什麼語氣說話,或許不重要。釋迦牟尼佛講話有時候也像是『全知觀點』。但是如果當事人做的事情、研究學問的範疇也真的是這樣被自己的『全知』觀點侷限住,那就是悲劇了。

  很可惜的,我們中國人不但寫書著述如此,還比別人多了個『力行實踐』:我們搞了個科舉──隱性默認儒家經典就已經『足夠』了。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這種全知思想的代表。那一部論語治什麼呢?治全地球嗎?

  中國人集體潛意識中的無知自大,不只是在乾隆皇帝給馬戛爾尼的聖諭中,也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內躲藏,而且有時候是赤裸裸、大喇喇地發揮出來但是自己卻不知道。

 

2014。9。25

 

文章標籤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