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當下的書緣

 

  目前台灣的教育是填鴨式教育,不論是小學還是的大學都一樣;一直到研究所念博士跟碩士,也因為受到學術分工過細的影響,所以很難學到全面的知識,只能成為專家,而不能成為通才。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只好自求多福,多看點所謂的『課外書』了。

 

  我小時候看課外書,只是在彌補課堂上所欠缺的感覺,因為我從國中以後,就覺得上課沒有那麼快樂,總是在考試,即使不是在考試,從事的活動也是在準備考試。然後忽然有一天,我問自己:讀書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什麼要搞得那麼痛苦呢?

 

  上了高中以後,我才發現同學都不看課外書,即使看,也是一本兩本,無足輕重而已。到了大學,發現看課外書的同學更少了,同學雖然用功,但嚴格講起來,都不是在認真學習知識,只是努力在充實期中考跟期末考所需要的解題技巧以及為了將來升學而做準備。到了這種狀況,學習知識已經死亡,這個人也就岌岌可危了。

 

  慢慢地,我漸漸跟周圍的朋友或同學講不上話了,因為他們都很努力念書,忙著將來做一個專業的工程師,就這樣而已。當兵退伍之後,進入社會,這種狀況就更嚴重了。所幸,那時候我也沒有打算一輩子做一個工程師,所以下班後我還會看點書,就是以前所謂的課外書;我自己本科的書我也會看,甚至還跑到重慶南路去買。據我所知:已經找到工作的人其實很少在買書了,好像工作所需要的知識都在以前學校已經學過了一樣──這絕非事實,就我所知,電腦知識就進步的非常快,我們學校剛畢業時候所學到的電腦知識,在我進入社會之後的第一年,就明顯落伍了,因為這個社會進步了。

 

  剛開始的時候,跟別人談話還不覺得有太大的不同;久了以後,我看的書愈多,這世界進步的也愈快,相形比較之下,我以前很多認識的人不是因為生活工作忙碌而沒時間摸書本,就是進入世俗之後,逐漸被俗世化而對知識失去興趣,轉而把生活目標放在家庭與貸款上面,這真是悲哀的老牛生涯啊。

 

  不知不覺,看了四十幾年的課外書,也買了近三十年的課外書,家裡的藏書從我進入股市之後開始大量增加;然後,隨著年齡步向中年,配合在教學課堂上從學生那裡所體會到的一些心得,讓我慢慢感覺真正的知識真的需要去跨領域──但最可惜的是:全世界的學術界只有極少部分的人知道這一點,有成千上萬高學歷的專家以及著名的學者,都因為門戶之見,以及自己通識教育的不足,所以對於各門學科的融合,採取蔑視的態度。早些年的時候,我碰到別人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你買這麼多書幹什麼?難道是要開圖書館嗎?──碰到這種人,我就想問他:你當年考大學的時候,也念了一百多本書,那你也是要開圖書館嗎?──在學校念書是天經地義,出了社會念書就是莫名奇妙──我不知道這種 很渾的觀念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開來的。

 

  假如我現在是很有名大學裡面的大教授、大學者,甚至是一個國民小學校長也可以,那麼,我家裡有這麼多書,也就不被人嘲笑了。但現在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愛書的人,喜歡看看書的閒人,於是乎他們就開始羞辱我,他們似乎認為:一個人應該努力工作、賺錢養家、早日把房貸或車貸還清,如此才是務實──於是我有時間看書,似乎就變成了一種罪惡,於是他們看不太起我,甚至根本看不起。難道我的書愈來愈多,多到一個普通人無法負擔購買金額的階段的時候,那些人才開始停止嘲笑,轉而取代的態度是迷惑不解,他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個人要花這麼多錢買書呢?而不去吃喝玩樂呢?──我想回答的是:我買書的預算其實不到我每個月收入的五分之一,而我吃喝玩樂的預算,大概比買書的錢多一點;換言之:我不是沒有吃喝玩樂,我很勉強地算是兩者兼顧的。

 

  大概在二○一三年之後,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嘗試把我以前知道的各個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把各領域的哲學邏輯移過來移過去,我覺得這非常有趣,而且在移來移去的過程中,我發現以前許多想不通的問題,現在都想通了,我覺得很高興,但別人根本不知道我在幹什麼,他們還在努力上班付房貸吧。

 

  一般人年輕的時候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然後一直到老,都很少碰書本了,於是從年輕到老這二十年、三十年……的漫長時間,就變成真空的了。在這段時間當中,我一邊買,一邊看……慢慢地,我跟他們愈差愈遠了。我想要告訴讀者的是:年輕的時候,知識的差距大概是用等差及數去算的,換言之:如果有一個人比我大一歲,那他了不起就比我多讀幾本書而已;舉例來講:如果這二、三十年來,老陳都持續閱讀,而張三李四只看了幾本而已,那麼,老陳就比張三李四多讀了幾百本書──問題是:讀了幾本書跟讀了幾百本書的兩個人比較起來,知識是相差幾十倍呢?還是XXX倍?……

 

  我想說的是:剛開始是用等差級數來計算,到後來就不是等差了;那麼是什麼呢?我建議大家自己去想想。

 

  現在同學最普遍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問問題。這就是填鴨式教育的遺害,使我們不再思考,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做思考──一個對思考沒有興趣的人、一個在學校裡被剝奪思考力的人,當然也就沒有興趣再買書看書了。

 

  另外有些同學,他們會問問題,但是問題侷限於某些領域;會問歷史問題的人,不會問生物學的問題(生物學與人性有關);會問數學問題的人,不會問人文方面的問題……各個領域不能相通,各自侷限於一角,很容易被困死,然後就是鬱悶、疑惑、煩惱……。

 

  買書是需要錢的,如果當年我沒有進入股市,賺了一點錢,我現在也不會花了幾百萬買了這些書。其實買書的成本嚴格講起來還不算是最高,最可怕的是放書的空間;以台北為例,中古屋一坪用三十萬來算好了,一坪能夠放幾本書呢?……

 

  這些年所領到的知識,如果不能傳播出去,畢竟也是枉然。有時候我們很努力做一個言者諄諄的人,聽者也未必藐藐 ,但因為他們時間有限,閱讀思考的時間都很少,所以遺憾就多了,其他大多數的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那就更不要提了。

 

  愛書、買書、讀書,是一件很珍貴的事,一世求得不易,來世也未必能輕易達成,所以要珍惜當下的書緣,莫糊裡糊塗放過,那不但是遺憾,更是一種哀怨啊;可嘆的是,此哀怨未必是淡淡的哀愁;有些事,你想把它看淡都淡淡不了。

 

~王力群 2016.03.10 上午10:40 於台灣.新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