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群談歷史

  題目:王力群談中國暗黑史(2):七大家的分裂

 

  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是中國自有信史以來,第一次的高峰的開始,也就是第一個黃金期的開端,本次黃金期可以上述自孔子的春秋時代的末年,然後是戰國諸 子百家,再來是兩漢。東漢跟西漢是把戰國諸子的學說做進一步的延伸,這個延伸的範圍很大。東漢亡了以後,這個黃金期就結束了。從三國到太平天國,都是處在 這個黃金期以後的下跌段。

 

  諸子百家當中,最容易被一般讀書人所接受的是儒家的學說,這門學說有一項優點,就是可以讓讀書人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變成一個溫文儒雅的老實的好人。關 於這一點,在孔子以後兩千五百年的中國,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形成老一輩知識份子口口聲聲所謂的『知識份子傳統的中堅力量』;另外一批知識份子,其中有一部 分,而且比例還不算低,慢慢的流於世俗僵化,於是形成一股守舊蠻憨的保守的執著勢力,這也就是民國成立以來,新一代的知識份子口口聲聲所謂的『老而不死是 為賊』的頑固保守勢力,這股力量阻礙了中國的進步長達兩千年之久。

 

  開場白講完了,大家瞌睡也打得差不多了,就讓我直接講重點:儒家提供了人倫規範,但卻沒有詳細告訴大家如何去從根本的思想上培養善心。

 

  法家提供了大批的殘酷刊罰,雖然可以富國強兵,但卻是一時的假象。法家對中國的傷害遠遠大於它的貢獻。法家是聰明人,看出來人性中有惡的一面,但卻是用不慈不悲的惡意心態去蔑視老百姓的無知,並且予以打擊利用。

 

  道家提供了世俗之外的修身養性的方法,對於身心平衡大有益處,也指出了宇宙真相的一些根本道理。這是它的巨大貢獻。缺點是:道家沒有詳細說明它的修行 方法要怎麼用在一般老百姓身上,於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誤會,誤會道家是消極的──其實它是一種很極積的修行方法,但它需要解釋。

 

  名家提供了邏輯學,但是過分粗淺。我們不知道有多少資料遺失掉了,所以姑且就事論事。就那個時代的觀點整個看起來,名家的邏輯學應該沒有產生廣泛的影響,由此可以得知:就算當時的邏輯學很高明,但是知識分子對它興趣不大。

 

  陰陽家提供了一些基礎科學的觀點,對於日後中國傳統科學的某些部分,貢獻非常大。但可惜的是:陰陽觀點的格局太大,有時候會忽略了人世間的細節;細節 被忽略了以後,大的格局就變成疏懶散慢了。西漢武帝之後,陰陽家的發展有一部分變成劣質的迷信,一直到現在都還看得到,這是它的缺點。

 

  墨家的學說以慈悲為懷,憐憫百姓,知行合一,不但符合當代的需求,就算是在現在中國,不論是大陸或是台灣,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墨家精神,但最沒有的也是 墨家精神。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千多年來,知識分子被訓練成自私自利,只求升官發財、求田問舍,不太關心百姓死活,這就是暗黑。而墨家學說是最能夠消除這種 暗黑的。但它的缺點是過於亢奮,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很容易變得偏激,但這個缺點不大,是比較容易改進的。

 

  以上六家,加上漢朝傳來的佛教,總共七大家。今天我們常聽別人講說,某某人是某某家,或者知識分子自稱是什麼家,我認為,嚴格講起來,什麼人被歸為什 麼家都是不太妥當的。這就好像老黃家的的印尼傭,在廚房切菜的時候就叫做廚藝家、在後陽台洗衣服的時候就變成清潔家、在幫小孩餵奶的時候,就變成保姆家、 在幫主人提東西的時候,就叫做搬運家……,一個好的幫傭,以上這些事都要會做,如果只精於其中一項,而其它都不感興趣,那麼不管它精通的那一部分再怎麼厲 害,這個傭人用起來都不太好用。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要請兩個以上的傭人了。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個人的看法:一個正常的知識分子,對於以上七大家的東西,最好是都要懂。這就好像一頭大象,鼻子是A家、象腿是B家、象肚子是 C家、象尾巴是D家……讀者應該很熟悉這個比喻,如果欠缺任何一部分,大象就殘缺了,不是變成沒鼻子大象,就是變成跛腳大象,或是無牙大象,您說好笑不好 笑?

 

  七大家的融合工作,並不是傳統中國知識界在做的事情。一直到清朝中葉以後,儒家、道家,以及佛家,才有所謂的『三教合一』的學術研究路線。那麼,之前 的中國在幹什麼呢?答案是:在搞分裂路線。中國的傳統讀書人,甚至包括兩宋的理學家在內,都積極地在提倡學術分裂,也就是分裂主義。大家各擁山頭、各立門 戶、互搶地盤,不但掙的是學術的正統大旗,其實暗地裡掙的是名聞利養的收入,其中包括學費。

 

  台灣這二十年來的逐漸走下坡就是迷信專家治國的結果,當然,這背後還有更深層的理由,那就是整個思想界的虛無與墮落。但我們把範圍縮小一點,本文主要 討論的是經過大量惡意的分化與孤立之後的知識界培養出來的所謂的專家,其實都在掩飾另外一個事實,就是『專而不通』。通的意思就是通達,我把它看作是各個 知識領域之間的溝通管道。如果此路不通,無法與其它領域的知識做連繫,則專家的專會變成關起門來的專制,那就大事不妙了。台灣這二十年來的思維發展,就是 朝向如此。

 

  十幾年前有所謂的教改,減輕了學生不少的考試負擔──其實在我看來,台灣的教育改革只是改變了上學的心態,並沒有教導學生對待知識的正確態度。換言 之:換湯不換藥,依然只重視外表,而完全忽略內在。形式掛帥的中國學術分離主義,依然在二○一六年的台灣大獲全勝,但是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這個勝利背後代表 的是什麼樣的意義。大多數在填鴨式教育時代生長的國民,依然渾渾噩噩,依舊用分離主義的態度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毒害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這個責任要落在 誰的身上呢?家長還是學校呢還是政府呢?……全體的知識分子應該負最大的責任,但因為範圍太大了,所以知道的人噤若寒蟬,於是也就無聲無息了,只能坐視毒 霧彌漫,誤人子孫,然後自欺欺人,謊稱能夠從好學校畢業的知識分子,他的思考邏輯就沒有問題。

 

  以前的儒者以『不知』為恥,所以發奮學習;現在的人以無知以傲。他們認為因為自己不是學那個科系的,所以『不需要知道那個科系是在念什麼東西』;這種 觀念背後隱藏著一種優越感,那就是:他們認為自己念的科系才是有用的,自己沒念的科系或是不感興趣的科系,念出來也沒前途,所以很多「非熱門」科系的畢業 生在某些自以為是高級知識分子精英的眼中,只不過是浪費國家資源,以及耽誤自己錢途的傻瓜。

 

王力群 2016.03.11 上午11:20 於台灣.新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