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是被人背叛,就應該愈堅強

 

  在股市,賺錢很容易──這句話只對了一小部分,後面還有一大堆註解沒說完的。比較完整的講法是:在股市中,做業務比較容易發揮,比較容易賺大錢;如 果是作價差的、做投資的,有時候容易賺錢,但有時候賠錢更容易。如果把時間拉長,等到退潮的那一刻來臨,你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光著屁股在裸泳。

 

  在股市,或許賺錢很容易吧,但這卻是有時候,絕大多數的時候賺錢並不容易;更何況,賠起錢來往往更容易。

 

  如果沒有學習到正確的方法,不論做什麼,都很容易淪為枉然。

 

  所以我在教學生之前,我一定會跟他講:你必須暫時先放棄在股市中發財的欲望,我才有辦法教你,否則,你滿腦子想的都是錢錢錢,這樣怎麼會有耐心學習廣泛的知識呢?……

 

  所以,再一個所以,我們當老師的絕對不可以鼓吹投資人的貪婪的欲望,而是要教導他們如何去疏導,甚至化解這個欲望。更何況賺錢本來就應該要自然,順著道理才叫做自然,而不是呆呆的等時間過去才叫做自然;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只問道理、而不要太在乎自己的情緒波動,所謂無欲則剛,才應該是投資生活的正確寫照。

 

  有些同學,我花了許多的心血,辛辛苦苦教了許多年,希望他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他們也裝著自己懂得這個道理……,等到有一天,他們離開了,消失了,於是一切就改變了。有人告訴我說,他們正在做那些事,那些事呢?就是鼓勵投資人貪婪的欲望──其實這就是坊間說的搧陰風點鬼火。

 

  其實,有時候想一想:那一小撮同學的背叛跟我以前的失戀比起來,其實是好太多了。說起來也很奇怪,我們人類其實不能夠忍受肉體的背叛,但是可以容忍思 想的背叛。如果我的另一半背著我在外面偷人,不管思想上有沒有出軌,但肉體上先出軌了,在我年輕時,這樣的場景會讓我發瘋。但是,如果是在思想上跟我背道 而馳,我會先想到:天底下的人不都是如此嗎?容易被邪說異端所誘惑,容易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誘惑……,這種歧路亡羊的事太多了,我本來就知道的,更重要的是:我在心理情緒上也能經得起這種打擊,而不會像肉體背叛那樣讓我發瘋。

 

  大多數的人都有感情與肉體背叛的經驗,但很少人有思想背叛的經驗。將近二十年來,我教了許多學生,但其中最尖端、最聰明的那幾位,其中一半都成了叛 徒。也就是說:他們聰明的外表下,藏著一顆邪惡的心,因為我有眼無珠,只愛惜他們的本心,而忽略掉他們的邪念,到頭來,除了我自己受傷之外,也連累了我身邊的一些朋友,想起來,真的是蠻難過的。

 

  於是乎,我們又需要重新回到原點。天底下沒有完美的事情,就像我們的股市操作法,不可能百分之百每一次交易都獲利。教學生也是這樣,有成功也有失敗, 以前以為教得最成功的學生,到頭來往往成為最失敗的案例。就像在股市中,現在賺大錢的交易,往往成為一種執著,讓我們在未來不斷地想重溫當年賺大錢的那種滋味,於是乎被成功的經驗困住而走不出來,反而埋下未來失敗的種子。

 

  從那一小撮人身上所發生的事情上來看,教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難怪台灣的教育一直被困在填鴨式的窠臼裡面,因為要成功地教導一個學生,很可能要 一輩子看著他,這要花費多少時間與精力啊……,我可以要求自己這麼做,但是目前的狀況,絕大多數的人既沒有這種概念,也不會想要去對學生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從這些事上我們得到最寶貴的教訓是:我們不可以因為一個案例的失敗,而影響到下一個案例;我的意思是:愈是被人背叛,就應該愈堅強,這講起來非常殘 忍,但確實也是實情。如果當事者自己不能再進步,不能夠再訓練自己熬過這種事情,那就會成為悲劇。而教育這種事情,必需要做最壞的打算,抱著演悲劇的心情,才有希望堅持到最後。

 

  以此自勉。

 

王力群 2016.03.14 上午11:25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力群談歷史

  題目:王力群談中國暗黑史(2):七大家的分裂

 

  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是中國自有信史以來,第一次的高峰的開始,也就是第一個黃金期的開端,本次黃金期可以上述自孔子的春秋時代的末年,然後是戰國諸 子百家,再來是兩漢。東漢跟西漢是把戰國諸子的學說做進一步的延伸,這個延伸的範圍很大。東漢亡了以後,這個黃金期就結束了。從三國到太平天國,都是處在 這個黃金期以後的下跌段。

 

  諸子百家當中,最容易被一般讀書人所接受的是儒家的學說,這門學說有一項優點,就是可以讓讀書人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變成一個溫文儒雅的老實的好人。關 於這一點,在孔子以後兩千五百年的中國,產生了巨大的效果,形成老一輩知識份子口口聲聲所謂的『知識份子傳統的中堅力量』;另外一批知識份子,其中有一部 分,而且比例還不算低,慢慢的流於世俗僵化,於是形成一股守舊蠻憨的保守的執著勢力,這也就是民國成立以來,新一代的知識份子口口聲聲所謂的『老而不死是 為賊』的頑固保守勢力,這股力量阻礙了中國的進步長達兩千年之久。

 

  開場白講完了,大家瞌睡也打得差不多了,就讓我直接講重點:儒家提供了人倫規範,但卻沒有詳細告訴大家如何去從根本的思想上培養善心。

 

  法家提供了大批的殘酷刊罰,雖然可以富國強兵,但卻是一時的假象。法家對中國的傷害遠遠大於它的貢獻。法家是聰明人,看出來人性中有惡的一面,但卻是用不慈不悲的惡意心態去蔑視老百姓的無知,並且予以打擊利用。

 

  道家提供了世俗之外的修身養性的方法,對於身心平衡大有益處,也指出了宇宙真相的一些根本道理。這是它的巨大貢獻。缺點是:道家沒有詳細說明它的修行 方法要怎麼用在一般老百姓身上,於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誤會,誤會道家是消極的──其實它是一種很極積的修行方法,但它需要解釋。

 

  名家提供了邏輯學,但是過分粗淺。我們不知道有多少資料遺失掉了,所以姑且就事論事。就那個時代的觀點整個看起來,名家的邏輯學應該沒有產生廣泛的影響,由此可以得知:就算當時的邏輯學很高明,但是知識分子對它興趣不大。

 

  陰陽家提供了一些基礎科學的觀點,對於日後中國傳統科學的某些部分,貢獻非常大。但可惜的是:陰陽觀點的格局太大,有時候會忽略了人世間的細節;細節 被忽略了以後,大的格局就變成疏懶散慢了。西漢武帝之後,陰陽家的發展有一部分變成劣質的迷信,一直到現在都還看得到,這是它的缺點。

 

  墨家的學說以慈悲為懷,憐憫百姓,知行合一,不但符合當代的需求,就算是在現在中國,不論是大陸或是台灣,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墨家精神,但最沒有的也是 墨家精神。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千多年來,知識分子被訓練成自私自利,只求升官發財、求田問舍,不太關心百姓死活,這就是暗黑。而墨家學說是最能夠消除這種 暗黑的。但它的缺點是過於亢奮,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很容易變得偏激,但這個缺點不大,是比較容易改進的。

 

  以上六家,加上漢朝傳來的佛教,總共七大家。今天我們常聽別人講說,某某人是某某家,或者知識分子自稱是什麼家,我認為,嚴格講起來,什麼人被歸為什 麼家都是不太妥當的。這就好像老黃家的的印尼傭,在廚房切菜的時候就叫做廚藝家、在後陽台洗衣服的時候就變成清潔家、在幫小孩餵奶的時候,就變成保姆家、 在幫主人提東西的時候,就叫做搬運家……,一個好的幫傭,以上這些事都要會做,如果只精於其中一項,而其它都不感興趣,那麼不管它精通的那一部分再怎麼厲 害,這個傭人用起來都不太好用。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要請兩個以上的傭人了。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個人的看法:一個正常的知識分子,對於以上七大家的東西,最好是都要懂。這就好像一頭大象,鼻子是A家、象腿是B家、象肚子是 C家、象尾巴是D家……讀者應該很熟悉這個比喻,如果欠缺任何一部分,大象就殘缺了,不是變成沒鼻子大象,就是變成跛腳大象,或是無牙大象,您說好笑不好 笑?

 

  七大家的融合工作,並不是傳統中國知識界在做的事情。一直到清朝中葉以後,儒家、道家,以及佛家,才有所謂的『三教合一』的學術研究路線。那麼,之前 的中國在幹什麼呢?答案是:在搞分裂路線。中國的傳統讀書人,甚至包括兩宋的理學家在內,都積極地在提倡學術分裂,也就是分裂主義。大家各擁山頭、各立門 戶、互搶地盤,不但掙的是學術的正統大旗,其實暗地裡掙的是名聞利養的收入,其中包括學費。

 

  台灣這二十年來的逐漸走下坡就是迷信專家治國的結果,當然,這背後還有更深層的理由,那就是整個思想界的虛無與墮落。但我們把範圍縮小一點,本文主要 討論的是經過大量惡意的分化與孤立之後的知識界培養出來的所謂的專家,其實都在掩飾另外一個事實,就是『專而不通』。通的意思就是通達,我把它看作是各個 知識領域之間的溝通管道。如果此路不通,無法與其它領域的知識做連繫,則專家的專會變成關起門來的專制,那就大事不妙了。台灣這二十年來的思維發展,就是 朝向如此。

 

  十幾年前有所謂的教改,減輕了學生不少的考試負擔──其實在我看來,台灣的教育改革只是改變了上學的心態,並沒有教導學生對待知識的正確態度。換言 之:換湯不換藥,依然只重視外表,而完全忽略內在。形式掛帥的中國學術分離主義,依然在二○一六年的台灣大獲全勝,但是只有極少數人知道這個勝利背後代表 的是什麼樣的意義。大多數在填鴨式教育時代生長的國民,依然渾渾噩噩,依舊用分離主義的態度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毒害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這個責任要落在 誰的身上呢?家長還是學校呢還是政府呢?……全體的知識分子應該負最大的責任,但因為範圍太大了,所以知道的人噤若寒蟬,於是也就無聲無息了,只能坐視毒 霧彌漫,誤人子孫,然後自欺欺人,謊稱能夠從好學校畢業的知識分子,他的思考邏輯就沒有問題。

 

  以前的儒者以『不知』為恥,所以發奮學習;現在的人以無知以傲。他們認為因為自己不是學那個科系的,所以『不需要知道那個科系是在念什麼東西』;這種 觀念背後隱藏著一種優越感,那就是:他們認為自己念的科系才是有用的,自己沒念的科系或是不感興趣的科系,念出來也沒前途,所以很多「非熱門」科系的畢業 生在某些自以為是高級知識分子精英的眼中,只不過是浪費國家資源,以及耽誤自己錢途的傻瓜。

 

王力群 2016.03.11 上午11:20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力群談股市教育與人生宗旨

 

  我們目前開設的課程分為兩大類,金融的跟非金融的:

 

  課程剛開始的時候,只有教股票,教了三年之後,才開了佛學班。但是當年開佛學班的用意並不是在支援股市心理學,有九成的原因只是為了多講點東西而已。到了二○○四年,我才感覺到股市心理學的重要性,於是才增開了股市心理班,佛學班也變成心理學的支援課程。

 

  到了二○○九年,我們深感實戰的重要性,覺得股市操作應該如同兵團作戰一樣,應該每週召開戰情會議簡報,所以才開設了統合班。

 

  一直到二○一三年,我們的非金融的課程才大量成立。

 

   股票班(這裡的股票班泛稱所有的金融課程)本來的教學首要目標是賺錢。後市發現許多同學誠意不足,用功不夠,時間稀少,這輩子想要達到贏家境界大概是沒 有希望了,於是我們把教學目標稍微調整一下,首先的目標改為『充實智慧』,次要目標才是在股市中賺錢。會這樣改的原因,除了顧慮到少數不用功的同學之外,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股市跟人生的知識本來是一體的,不可以分割;如果分割,則為邪道!所以,賺錢之前必須先充實智慧,否則一切都如鏡花水月、空中樓閣。

 

  非金融的課程,本來是獨立的,但是因為我們都身在世俗,所以我們只能私底下把非金融課程看成是最重要的,對於一般的同學而言,非金融課程主要是在補充同學『股市相關』知識的不足,這裡面包括了心理學、認知學、邏輯學、哲學、歷史學……。其中以認知學的空白最為嚴重。

 

  以上講的偏重於有形的部分,以下講的是無形的部分,如下:

 

  在本班學習的同學,不論是金融或非金融,有兩個最重要的目標:

 

第一、培養對各領域知識的廣泛興趣,突破填鴨式教育的束縛,從自己已經僵化的大腦中得到解放。例如:最近五百年以來,科學與人文之間存在重大的鴻溝,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想辦法打破。

第二、培養對人、事、物的同情心與同理心(有人說是慈悲心,也對)。同情心跟同理心其實就是關懷他人、關心值得關心的事情。什麼是值得關心的事情呢?那就要從上面的第一點中去學習了。
 

 

教學宗旨確定之後,近年來本班所遇到的挫折有二點,第一點是:同學的人文素養不足,思考力薄弱有待加強,這一點的罪魁禍首是台灣的填鴨式教育。

 

第二點是:許多同學認為別人的事不關他的事情,於是繼續自私自利的活著。

 

  本篇文章的重點,主要是跟各位討論第二點,也就是關於自私自利所產生的種種弊端。不過,在談自私自利之前,我們要回過頭來先談一下本班上課主要的那些大原則。

 

  本班的宗旨就是在擴大各方面的知識領域,以求各方面知識的融會貫通, 上課的時候我們把它叫做跨領域,我們的思想在各個知識領域之間穿梭來回,我們把它叫做『邏輯移過來移過去』,也就是把A領域學來的邏輯活用在B、C、D、 F……其它各領域。如來一來,整個活動的範圍就擴大了;知識擴大、見聞廣博以後,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擴大心量了,也就是擴展我們的胸襟。

 

  如果知識領域狹窄,則鑽研的地盤會愈來愈小,此時,按照常理來講,當事人的心靈活動空間也會愈來愈小。在這裡可能會分為兩條路線發展:第一條路線就是當事人的目光愈來愈短淺,心胸愈來愈狹窄,到最後變成一個小器的人。

 

   第二條路線是:當事人力圖擴大愈來愈狹小的思考空間,但最後還是精疲力盡,不支倒地,抗爭失敗,於是產生種種心理病,此時,就應該調養身心,或是找精神 科醫師訴苦一下;日子久了,如果狀況沒有改善,問題愈來愈嚴重,則可能就要看胃腸科、心臟科……,甚至最後就是絕症了。

 

  智慧有兩種,第一種智慧是尋找自己的本來面目,發掘自己深藏在內心深處的善良意識,也就是慧能大師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領悟到『本心』的境界。為了要發現本心,我們要減少思慮,遠離世俗的是是非非,安靜下來,讓心靈沉澱。腦袋要放空,不能有雜念,才能悟到那個本心。

 

  第二種智慧是幫助別人,解決別人的問題與煩惱。為了求得這種智慧,我們必須窮究經典、廣泛學習、深思熟慮、終身學習、多用大腦、活用知識、走入人群、深入民間、走出象牙塔、深知民間疾苦、普渡眾生、不分你我、推己及人、博愛為懷……在佛教這叫做慈悲,在基督教這叫做上帝跟耶穌的愛。

 

   但是我們這一輩子壽命有限,關於第二種智慧,可能學得不好,所以很難幫得到別人什麼忙;但是這輩子不能幫,並不代表這個忙就不要幫。嚴格說起來:稍有良 知的人,這一生都應該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就是自立立人、已達達人,有的人為了幫忙別人,可以不惜犧性自己,犧牲的東西有所不同,有人是犧牲金錢,有人是犧 牲幸福,有人是犧牲家庭,有人是犧牲了自己的一條老命……,程度雖有所不同,但是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就是關懷他人。如果缺乏關懷,則旁支邪流的漫延將無法 想像,例如:視老百姓生命如草芥的暴君或殺人魔王,以及不知民間疾苦的晉惠帝與馬小九。

 

  現代人的一輩子,了不起活到八、九十歲,百年以後,重新投胎做人,但是喝了孟婆湯以後,重新做 人又忘記了上輩子所學到的,也忘掉了自己的使命,一切重新再來,這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辛苦修行了一輩 子,幾十年之後喝了那碗孟婆湯就全忘了,下輩子再來的時候就很容易誤入歧途──這真是個大問題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供各位讀者一個觀念,這個方 法是佛教提出來的,不管你信不信,我覺得你都需要知道一下,佛陀宗教對於這個棘手問題的處理對策,其實這個對策大家都知道,就是現在殯儀館裡面常常看到的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所謂的淨土就是最完美最理想、最乾淨最純真的理想國度,沒有邪惡,當然也沒有壞人,大家都註定成佛。佛教中有一派叫做淨土宗,就是希望死後能夠到西方淨土──這個觀念跟西方人希望死後到天堂,基本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到了淨土以後,未來註定 成佛,佛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覺悟的意思。所謂佛者,就是自己已經覺悟,然後來幫助其它人覺悟。所以,在西方淨土,整天主要的生活內容依舊是學習真理、聽聞 正法、充實智慧,然後再投胎轉世,重回人間,用自己在淨土學到的知識來幫助這世上受苦受難的眾生,其中不但有窮人,更包括小動物、小昆蟲、小螞蟻。

 

   由此可知,結論很簡單:自己悟道還算簡單,但是幫助別人是一件漫長而艱困的道路。釋迦牟尼佛本人本來已經成佛,但為了普渡眾生,於是重回人間,重新受苦受難,他活了八十六歲,其中有四十幾年都在幫別人上課,所受的悶氣與怨氣,真是常人無法想像的──那麼,為什麼佛有如此的包容力呢?這是度量的問題。也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幫助別人的智慧,需要廣泛的學習,這也是本班設立的宗旨之一。如果有人不贊成,那就等於希望王老師不要再教下去了……我想要說的是:諸如此類的知識,除 了終生苦讀學習之外,需要犧牲、需要奉獻,這些都是需要堅強的肩膀去承擔的。此生此世,此煩不可解,此憂不可脫,皆為解脫眾生之煩惱也。

 

~王力群口述,2016.03.11 上午10:45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珍惜當下的書緣

 

  目前台灣的教育是填鴨式教育,不論是小學還是的大學都一樣;一直到研究所念博士跟碩士,也因為受到學術分工過細的影響,所以很難學到全面的知識,只能成為專家,而不能成為通才。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者只好自求多福,多看點所謂的『課外書』了。

 

  我小時候看課外書,只是在彌補課堂上所欠缺的感覺,因為我從國中以後,就覺得上課沒有那麼快樂,總是在考試,即使不是在考試,從事的活動也是在準備考試。然後忽然有一天,我問自己:讀書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為什麼要搞得那麼痛苦呢?

 

  上了高中以後,我才發現同學都不看課外書,即使看,也是一本兩本,無足輕重而已。到了大學,發現看課外書的同學更少了,同學雖然用功,但嚴格講起來,都不是在認真學習知識,只是努力在充實期中考跟期末考所需要的解題技巧以及為了將來升學而做準備。到了這種狀況,學習知識已經死亡,這個人也就岌岌可危了。

 

  慢慢地,我漸漸跟周圍的朋友或同學講不上話了,因為他們都很努力念書,忙著將來做一個專業的工程師,就這樣而已。當兵退伍之後,進入社會,這種狀況就更嚴重了。所幸,那時候我也沒有打算一輩子做一個工程師,所以下班後我還會看點書,就是以前所謂的課外書;我自己本科的書我也會看,甚至還跑到重慶南路去買。據我所知:已經找到工作的人其實很少在買書了,好像工作所需要的知識都在以前學校已經學過了一樣──這絕非事實,就我所知,電腦知識就進步的非常快,我們學校剛畢業時候所學到的電腦知識,在我進入社會之後的第一年,就明顯落伍了,因為這個社會進步了。

 

  剛開始的時候,跟別人談話還不覺得有太大的不同;久了以後,我看的書愈多,這世界進步的也愈快,相形比較之下,我以前很多認識的人不是因為生活工作忙碌而沒時間摸書本,就是進入世俗之後,逐漸被俗世化而對知識失去興趣,轉而把生活目標放在家庭與貸款上面,這真是悲哀的老牛生涯啊。

 

  不知不覺,看了四十幾年的課外書,也買了近三十年的課外書,家裡的藏書從我進入股市之後開始大量增加;然後,隨著年齡步向中年,配合在教學課堂上從學生那裡所體會到的一些心得,讓我慢慢感覺真正的知識真的需要去跨領域──但最可惜的是:全世界的學術界只有極少部分的人知道這一點,有成千上萬高學歷的專家以及著名的學者,都因為門戶之見,以及自己通識教育的不足,所以對於各門學科的融合,採取蔑視的態度。早些年的時候,我碰到別人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你買這麼多書幹什麼?難道是要開圖書館嗎?──碰到這種人,我就想問他:你當年考大學的時候,也念了一百多本書,那你也是要開圖書館嗎?──在學校念書是天經地義,出了社會念書就是莫名奇妙──我不知道這種 很渾的觀念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開來的。

 

  假如我現在是很有名大學裡面的大教授、大學者,甚至是一個國民小學校長也可以,那麼,我家裡有這麼多書,也就不被人嘲笑了。但現在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愛書的人,喜歡看看書的閒人,於是乎他們就開始羞辱我,他們似乎認為:一個人應該努力工作、賺錢養家、早日把房貸或車貸還清,如此才是務實──於是我有時間看書,似乎就變成了一種罪惡,於是他們看不太起我,甚至根本看不起。難道我的書愈來愈多,多到一個普通人無法負擔購買金額的階段的時候,那些人才開始停止嘲笑,轉而取代的態度是迷惑不解,他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個人要花這麼多錢買書呢?而不去吃喝玩樂呢?──我想回答的是:我買書的預算其實不到我每個月收入的五分之一,而我吃喝玩樂的預算,大概比買書的錢多一點;換言之:我不是沒有吃喝玩樂,我很勉強地算是兩者兼顧的。

 

  大概在二○一三年之後,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嘗試把我以前知道的各個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起來,把各領域的哲學邏輯移過來移過去,我覺得這非常有趣,而且在移來移去的過程中,我發現以前許多想不通的問題,現在都想通了,我覺得很高興,但別人根本不知道我在幹什麼,他們還在努力上班付房貸吧。

 

  一般人年輕的時候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然後一直到老,都很少碰書本了,於是從年輕到老這二十年、三十年……的漫長時間,就變成真空的了。在這段時間當中,我一邊買,一邊看……慢慢地,我跟他們愈差愈遠了。我想要告訴讀者的是:年輕的時候,知識的差距大概是用等差及數去算的,換言之:如果有一個人比我大一歲,那他了不起就比我多讀幾本書而已;舉例來講:如果這二、三十年來,老陳都持續閱讀,而張三李四只看了幾本而已,那麼,老陳就比張三李四多讀了幾百本書──問題是:讀了幾本書跟讀了幾百本書的兩個人比較起來,知識是相差幾十倍呢?還是XXX倍?……

 

  我想說的是:剛開始是用等差級數來計算,到後來就不是等差了;那麼是什麼呢?我建議大家自己去想想。

 

  現在同學最普遍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問問題。這就是填鴨式教育的遺害,使我們不再思考,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做思考──一個對思考沒有興趣的人、一個在學校裡被剝奪思考力的人,當然也就沒有興趣再買書看書了。

 

  另外有些同學,他們會問問題,但是問題侷限於某些領域;會問歷史問題的人,不會問生物學的問題(生物學與人性有關);會問數學問題的人,不會問人文方面的問題……各個領域不能相通,各自侷限於一角,很容易被困死,然後就是鬱悶、疑惑、煩惱……。

 

  買書是需要錢的,如果當年我沒有進入股市,賺了一點錢,我現在也不會花了幾百萬買了這些書。其實買書的成本嚴格講起來還不算是最高,最可怕的是放書的空間;以台北為例,中古屋一坪用三十萬來算好了,一坪能夠放幾本書呢?……

 

  這些年所領到的知識,如果不能傳播出去,畢竟也是枉然。有時候我們很努力做一個言者諄諄的人,聽者也未必藐藐 ,但因為他們時間有限,閱讀思考的時間都很少,所以遺憾就多了,其他大多數的人都在不知不覺中,那就更不要提了。

 

  愛書、買書、讀書,是一件很珍貴的事,一世求得不易,來世也未必能輕易達成,所以要珍惜當下的書緣,莫糊裡糊塗放過,那不但是遺憾,更是一種哀怨啊;可嘆的是,此哀怨未必是淡淡的哀愁;有些事,你想把它看淡都淡淡不了。

 

~王力群 2016.03.10 上午10:40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力群談歷史
 
  題目:王力群談中國暗黑史(1)
 
  有位同學強烈建議我一定要把中國歷史這一部分寫成比較完整的書籍,於是我就先寫在這裡了,只是個大綱草稿。
 
  中國的信史從商朝開始,本來連商朝也不能確定,後來在清末發現了甲骨文,民國初年挖出了幾個商朝帝王的大墓,才確定有這個朝代;至於夏朝,到現在還不能確定有這個朝代,因為缺乏證物,也就是挖出來的文字文物。
 
  按照史記的記載,中國比較正式的歷史應該是從黃帝開始。本來中國也是各種部落散佈於天下,黃帝是某個區域的眾多部落的共主而已,也就是某區域的大酋長,當時,以中國的範圍而言,是有許多區域的,黃帝的部落活動範圍只是其中一個區域,現在我們稱為華夏,也就是俗稱的中原,至於東邊的區域,俗稱東夷,也就是蚩尤;南邊的區域,屬於苗族,俗稱南蠻。
 
◎武力統一部落
 
  然後,皇帝打敗了另外一個共主,也就是炎帝,再打敗了蚩尤,把蚩尤一族趕到南邊的原始叢林去,統一了『天下』。──大概就是在這裡,中國文化達到了它第一個顛峰,根據歷史記載,黃帝那時候開始實施政治制度,而且是誠心誠意地在為老百姓的教化著想,一個有教育思想的超級大部落,當然是中華文明的高峰。我想要在這一段講的是:這個『黃帝政治』的高峰,就超級大格局而言,就是最高峰了,往後,就開始走下坡。換言之:所謂的中國,從黃帝時代開始一直到清朝末年,四千年的時間,都是在走下坡;當中有所謂大家熟悉的漢唐盛世、兩宋繁華、清初盛世……,都不過是大跌趨勢中的幾個比較大型的反彈而已,反彈完了,就又掉下來。
 
  黃帝的政權,傳到了帝堯的時候,似乎產生了第一次的政權危機。依據史記司馬遷的說法,堯舜禹湯的時代,是和樂融融的,沒什麼大問題。但是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那個時候的政治奪權的問題似乎是跟後來的中國乃至於現在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帝位之間的傳承不是用道德,而是用不光彩的暴力奪取方式。堯到了晚年,似乎不再是當初那個堯了,他變了,成為一個失德的人,於是舜就把他囚禁起來(舜很可能是堯的大臣),然後舜就坐上了帝位。後來,因為大禹治水有功,功高震主,於是舜不得已,只好把帝位傳給這位國民英雄。禹老了以後,想把他的帝位傳給大臣伯益,結果,禹的兒子啟不服氣,就把伯益抓了起來,然後放逐他,自己坐上了帝位,從此中國帝位傳子不傳賢──這是一個大墮落的開始。
 
◎讀史的目的
 
  我談歷史,講一個非常基本,而且非常簡單的觀念,那就是:如果歷史所教導我們的東西,不能夠啟發我們的思想,培養我們的愛心,那麼一切都是白搭,甚至含有巨毒。在過去,研究中國歷史的人往往會犯這樣的錯誤:把一個民族的文化,甚至於文物、實用技術,舉凡一切所看見的東西,甚至四書五經,白紙黑字的線裝書,都看成是真正的中國文化,而忽略了一個民族的老百姓,最渴望的,不過就是得到別人的同情與關懷。講直接一點,就是希望統治者能夠慈悲為懷,能夠稍微愛他們一下。但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中國歷史甚至是坊間一般的中國歷史書,很多都在歌頌帝王,把老百姓丟到一邊去,這就讓我想起了朱元璋,他曾經是一個非常窮困的年輕人,當他富有天下之後,他就發誓不再做窮人了,甚至看不起窮人,也不把人民當回事。我們中國人的讀書文化就是這樣,把一個人的力爭上游當成是晉升上流階級,然後變成富翁,從此擺脫貧民或窮人的形象,把自己隔絕起來,喝酒吃肉,忘掉了老百姓、也忘掉了自己年輕時候的理想,然後貧富差距日日加大,這就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從古代到現在二十一世紀的台灣跟大陸,都是這樣;現在的中國讀書人,也是想擺脫貧窮;表面上看起來是力爭上游,其實他們正在做一種巨大的暗示:貧窮是可恥的,所以不應該憐憫──這種暗示如果是在古代,就很容易形成某個暴君或是軍閥的普遍思想,那就是:天生萬民如草芥,蠢如豬、賤如狗,多殺幾個也亦無妨。──這種可怕的思想,形成了士大夫與一般平民之間最嚴重的隔閡,從古至今,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從黃帝以後,對平民喪失同情心與同理心,視人民為草芥,對人民予取予求,隨意殺戮,因為自己有了知識,所以輕視不識字的老百姓──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現在,它本身是一種強大的文化,卻又正是『反文化的』(反對真正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台灣的政治,之所以在最近三十年有很大的倒退,其中一大部分就是這個原因。
 
  想要叫我們這一代以及上一代的知識分子,能夠把同情心、同理心放在第一位,把升官發財放在第二位──這真是比八十歲老奶奶生孩子、比登天還難啊!
 
◎分裂的開始
 
  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就很明顯的分為兩個階級,上面的叫做統治階級,下面的叫做被統治階級,更正一下,上面的叫做大人,下面的叫做小人;大是偉大的意思,小是渺小、卑賤的意思。
 
  我們研究歷史要留心,注意一下當下的思想主流是什麼、這個思想有流傳到後世嗎?流傳了多久?……從黃帝時代的武力統一全國,到春秋戰國時代諸國攻伐不止,百姓死傷以百萬計!(中國人真多?還是中國真會殺?)──這個時代的思想主流明顯地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以孔子為代表,力挽狂瀾,積極肯定人的價值;第二就是孔子要挽的那個狂瀾,就是用粗暴的態度否定平民的價值,以維護當權者的利益──這兩大勢力各據一方,您說:那一方佔優勢呢?我們認為否定的那一方是占了優勢,而且取得了勝利。至於孔子的那一派,雖然也流傳到了後世,也發展出一些不錯的文化,但是跟大黑暗的思想相比,就好像廣大荒野中的幾盞零星孤燈,儒家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地凝聚了從知識份子到平民老百姓的社會團結力,但很可惜的,這個團體被凝結之後,又成為粗製濫造的皇帝制度的壓榨對象。這兩千五百年來就是如此,執政者反過頭來利用反對勢力來鞏固自己。
 
◎憑空漂浮的思想教育
 
  與孔子同時,希臘誕生的蘇格拉底的思想非常重要!重要的地方在於:蘇格拉底的哲學精神是一種全面求真的精神,因為求真,所以極度要求自己保持謙卑,承認自己對於宇宙廣大知識的無知;然後,藉由不斷地問『為什麼』去步步逼近這世界的真理,用懷疑的精神去督促自己努力不懈,保持對追求知識的熱愛──但是這種懷疑的精神在中國是沒有的。也就是說:中國人自認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所以我說,從皇帝開始走下坡的歷史,不論是春秋的孔子,還是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都只是一個大反彈而已,而這種大反彈,卻被許多人解釋成為光輝燦爛──我不認為聲音大、數量多就表示這股學術風潮是偉大的,相反的,如果一間學校教我們的是,對事情不要去懷疑,那麼,這個學校教得再多、教得再豐盛,都非常可能淪為一場悲劇,甚至一種謊言。戰國以後到三國,有一股反撲的勢力再度嘗試力挽狂瀾,這股勢力多是來自民間的力量,他們幾乎用盡了力氣,但最後還是敗給了世俗的墮落。這一股反撲的勢力以道教的思想文化為代表,然後再擴展到醫學、算術、天文、地理……所以兩漢的思想文化也是一個強勁的反彈,可惜到了魏晉,這個反彈就結束了,然後繼續展開暴跌。
 
  我的小結論很簡單,那就是:重要的不是我們說了什麼,而是缺少了什麼。戰國百家就是這樣,那些思想家知道什麼??說了什麼,但是最重要的,懷疑求真的精神,它卻沒有教給我們。
 
  以修身養性來講,儒家跟道家都貢獻良多,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我們暫時不論,我要強調的是:在這一個階段,反對勢力最重大的一次反撲,就是孟子所謂的:民為貴,君為輕。很可惜的,孟子的反撲完全失敗了,而且這個失敗一直很明顯,延續到今天。在二十世紀末以及二十一世紀初,反對勢力曾一度旌旗蔽天,聲勢浩大,戰鼓喧騰,但如今,偃旗息鼓,回顧起來,這幾十年的『民貴思想』(民主思想)的反撲,在政治上小贏,在經濟上卻落了個大輸,什麼是經濟上的大輸呢?我們明天再講。
 
~王力群 2016.3.1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甘懷真教授編著之《中國通史》:讀後感想
 
  做股票,除非是很多錢,而且又是長期投資,否則還是要多了解一下人類的商業歷史比較好;商業歷史是屬於金融歷史的一部分,在股市中,現在往往也是過去歷史的重演,因為人性進步的有限。
 
  我最近讀了台大歷史系教授甘懷真先生所寫的《中國通史》,這本書比較新,整理了許多最近幾十年來史學界對於中國歷史的新看法;整理得不錯,寫得也不溫不火的,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後的那份沉重,也就是中國歷史到今天都沒有像西方那樣抬頭挺胸,因為最近一百多年來所受到的教訓以及屈辱實在太多了。
 
  這本書在後面提到了一些大問題,作者有的有解答,有的沒有太多的解答。其中一項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如果中國近代文明是落後給西方文明的,那麼中國在這三千年之後,到底有沒有進步呢?──甘教授的答案是:是有進步的,絕不能說沒有進步。
 
  看完這本書,我想說的是:在這三千年中,從第一年到第三千年,或者說從殷商時代到民國時代,民國不管是中華民國或者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長達三千年的歷史中,確實是有進步的,但是這一個進步非常不平均,非常不及格。
 
  (我知道本班有一些同學很關心這一類的問題,也知道敝人因為上班煩忙,俗務太多,以致於這些問題我都放著,沒有太多時間一口氣講完,甚至因為敝人體力衰弱,而無法將許多零散的言論串為一體,這些都是我深感愧的。)以下,我就跟各位先大概講一講這個『有進步,但是不及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第一點,從軍事科技上面來講,從周朝到明朝兩千多年,從冷兵器的發展,到熱武器的逐漸成熟,所以明朝的火器是很厲害的,這一點是滿族的八旗兵萬萬比不上。但是明朝亡了以後,軍事科技的研究又逐漸衰弱下去了。那麼,您說我們的軍事科技是從周朝到明朝進步了兩千多年呢?還是從明末到清末落後了兩百多年呢?
 
  從這種邏輯比較中,讀者可以了解,拿什麼去比什麼是很重要的,這其中有太多的參數以及取樣範圍,讀書的時候,務必要冷靜仔細,不要被籠統的邏輯給騙到。
 
  第二點,從政治上面來講,到了唐代,中國的文官制度達到顛峰,我們去看《唐六典》,就知道了,那種精密分工的程度,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現在我們談到中國最被人詬病的皇帝獨裁制度,贊成者認為其實那只是人治跟法治的爭執而已,遇到一個好皇帝,那真是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假如遇到一個壞皇帝,那麼原來沒有問題的也會變成大問題。
 
  中國的皇帝政治,確實是有許多問題,但是在中國歷史上,有心人可以找到更多的資料來說明:中國歷史上因為皇帝不能掌控實權,也就是中央政府喪失對地方的統御能力的時期,那個才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換言之:皇帝有權,則過於專制;皇帝無權,則藩鎮割據,天下大亂。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了:中國的權力從來都沒有好好的運用過。換言之,這不就是無能嗎?……史學家敢講出『中國無能』這四個字嗎?不敢,或者應該說他們也不知道,因為中國有漢唐盛世,即使是在清末,左宗棠去收復新疆的時候,清軍的武力還算是很勇猛的,這怎麼算是中國無能呢?……我要強調的是:中國的能力,多半是在老百姓自身的努力之上,政府能做的少,換言之,有這麼大的地方還有這麼多的人民,還有這麼多豐富的物產,它本來就是一股龐大的能力,你只要順著它就好,漢初的文景之治就是這樣。
 
  (我們以前說政府做對了什麼,其實不是表面上的對錯之分,而是這項施政措施合不合時宜而已,換言之:同樣的政策,如果放到別的地方,或是不同的時間點,那可能就是一場新的災難──很可惜的是,中國許多人不了解這一點,北宋王安石變法,把在中國南方實行的方法拿到北方來用,結果水土不服,造成不小的動亂,也斷送了北宋的前途,這就是中國讀書人執著於『對錯』的結果,殊不知對錯有時候只不過是時空的參數問題,離開時空,方法本身無對錯之言。)
 
  我用幾句話來說吧:傳統中國是『政府無能,人民有能;政府無權,人民更無權。』
 
  中國的政治,最大的問題除了皇帝之外,還是皇帝,皇帝的思想是一種在中國人的社會中,是一種意識型態、是一種思考氛圍,更是一種二流的學術文化,目前全球不知道有多少優秀的中國讀書人,仍然深深籠罩在這種無形的禁錮之中,而不自知。例如XXX教授、某某某教授、OOO教授、X教授、Y博士、Z學者……,這些人想必大家都很熟了,有些讀者也很崇拜他們,他們有些也是很溫和的長者,我對他們也有一份尊敬,因為有些事實在也怪不了他們。
 
  皇權的思想文化,對於股市操作者有怎麼樣的影響呢?經過我歷年來的研究心得,大概有以下二十四點,容我慢慢說來……(以下省略二十四萬字)。
 
  第三點,就經濟方面,中國這三千年來,民間的『經濟自然力』不斷的在突圍、不斷地在掙扎、不斷地在嘗試突破、不斷地在抵抗無能官僚的與剝削鎮壓…實在是辛苦極了。在官方而言,這三千年來經濟建設做錯的遠比做對的多,那麼,你能夠把做對的事情拿來說是一種進步嗎?我都覺得臉紅。
 
  經濟的命根是在土地分配,中國的土地問題,經過三千年來的演變,是一個很大的失敗。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努力,成敗未卜。至於台灣方面,大家比較消極,想著:與其去反抗高房價,到不如努力去賺更多的錢去買房子──其實這就是過度樂觀,把自己年輕健康的身體,當成未來壓榨的資本。會這樣想的人,其實也蠻可憐的。
 
  第四點,就文化方面,我們先講文學好了,這三千年來,到最後還是落了個下跌的空頭,例如:清朝的代表性文學是什麼呢?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南懷瑾老師說是『對聯』,我一聽,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總而言之:中國史學界不敢說中國的傳統歷史是一片黑暗,他們不敢說我們祖國的歷史光明的部分少;即使是有光明,也是在烏雲滿佈的白天,在一棟豪宅裡,把所有的霓虹燈、水晶燈、日光燈、路燈……全部都打開,大放光明的是豪宅,而不是一般老百姓。所以從豪宅推開窗戶放眼望去,依舊是一片昏暗,偶爾道田裡有幾盞孤燈,而這些孤燈有的如明星燦爛,而這些燦爛的孤星又常常被後代的學者拿來做稱頌盛世的藉口。
 
  這就是中國學者研究中國歷史的悲哀,因為如果你是學校裡的歷史老師,你當然不可能說自己研究出來的成果是個大茶几(茶几上面放著杯具或悲劇),教授們當然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如果我們研究的對象是這個樣子,那我們頭上的光環就是減弱。就好像一個化學學者,就算他拿到了博士學位,但如果他研究的對象是大便,每一篇論文都在討論大便,那麼一般人會羨慕他的學術成就嗎?……這真是悲哀啊。
 
  傳統中國這種為數極少的進步,可以說是一種最大的退步!這就好像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二十幾歲開始工作,那個時候存款只有十萬元,結果到了六十五歲退休的那一天,存款變成十一萬元,那麼這四十年來,他進步了百分之十,您說對嗎?還是說他一定犯了某一種重大的錯誤,以至於『退步』的這麼厲害?*
 
~王力群 2016.02.25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A型流感的啟示
 
  這一波A型流行感冒實在是很厲害,最近有連絡的朋友,大概有九成多都染上了,而且拖了幾個月都沒有好。我自己也是,每天早上起來就覺得喉嚨很乾,本來還以為是室內空氣太乾燥,後來想想不對,應該是感冒了,而且也持續了兩個多月。
 
 
  我有一個朋友的朋友,得了A流,併發肺炎,沒有幾天就死掉了,四十歲還不到。但是攤開報紙,報紙上幾乎沒有這一次感冒大流行的深入報導。它會告訴你:台北的殯儀館大爆滿,原因是天氣太冷;還有就是說:可以去接種感冒疫苗──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其它相關新聞,因為我孤陋寡聞,所以沒有聽到什麼消息,也沒有人告訴我這一場傳染病有多嚴重。
 
 
  對抗感冒,本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自己的抵抗力,也就是免疫力。但是台灣人普遍過度操勞(地主與房東除外),上班時數太長,勞心勞力,熬夜加班,所以血液裡面的免疫力都很差,遇到強一點的病毒就守不住了。這一波的大流行,可能也有這樣的暗示或明示吧,我看到許多上班族,包括我在內,每天都在咳嗽,每天都頭昏眼花,提不起勁來,整個人的作戰力與生產力都大減,這個冬天真是過得辛苦啊。
 
 
  我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台灣人的身體正在逐漸變差中,只有等待科技來救我們。像是工廠裡面的機器人,或者智慧型管家,甚至將來的無人汽車。──搞了個半天,人類的新科技帶給我們這一代的好處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相反的,因為要配合科技產業,我們反而榨乾了我們自己的身體,提早去見閻王了──但是我們貪生怕死,也只好求助於科技,看看能不能開發出一些新藥,或者是新的器官移植手術,讓我們『多』活個幾年。這個多字,是很諷刺的,它是先讓我們少活一大段,然後再讓我們增加一小段。我的父親的那一輩,成長在二次大戰戰後,他們是人類歷史上壽命最長的一代,到了我這一輩的中年人,前面三十年還好,三十歲以後,就趕上台灣的血汗勞工團體,所以壽命有所減損;至於我們的下一代,都是吃人工添加物食品長大的,也就是被類似頂新那夥食品商餵大的,其後果可想而知。
 
 
  至於這一次報紙上的封鎖消息,恐怕又是一種愚民政策。其實每次隱瞞這一類的消息,掩飾久了,對社會未必是好事。拿我自己來講好了,起先我也不知道,感冒正在大流行,也不知道這一次的感冒這麼嚴重,於是就疏忽了,如果提早個兩年,在我身體最差的那時候得了這種感冒,老王我大概就一命嗚呼了,老王所傳承負載的知識,也就消失了──這對我們的社會國家而言,應該是利空吧。*
 
 
~王力群 2016.02.24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屋的啟示

 

  前幾天陪朋友去看房子。我們先看新竹一棟很有名的大樓裡面的二手屋,仲介商很熱心的在電腦上調閱各種資料,然後用彩色印表機印出來,滿滿地印了A4一整頁,乍看之下,裡面有各種琳瑯滿目的『詳細數據』。像是坪數、位置、採光、陽台面積、建物結構,鄰近中學、鄰近市場、面前道路寬、建物朝向、公工設施評數……。

 

  但是這一棟大樓是台中很有名的"豐富建設"蓋的(化名),豐富建設之所以有名,是因為921大地震的時候,它在台中蓋的很多房子都被震裂了,混不下去了,於是改了個名字,又到竹北來混。結果幾個月前,竹北的一個工地也垮了,地下裂了一個超級大洞,所幸沒有鬧出人命。

 

  當我們跟仲介談到這一家建設公司的時候,年輕英俊的仲介一邊苦笑,一邊搖搖頭,說:『像這一類的資訊,請顧客自己去評估,我們這邊不方便說什麼,一切留給顧客自己去做評估。』

 

  我聽到仲介這樣說,愣了一下,也嚇了一跳,心裡想:『你明明知道這家建設公司有問題,為什麼不跟我們說?為什麼不在資料上面列出這家建設公司的過往經歷?』……。

 

  我想:身為顧客,其實是很可憐的,因為我們買的是產品,但是卻不知道這個產品過去的歷史。我們不知道當初它用的是那些原物料,也不知道它的製造過程。

 

  古代的產品比較簡單,很多都是手工的,也沒有像現在科學工業這樣發達,有這麼多細碎的製造流程。現代的產品,從沙拉油到房屋,其實資訊都不透明,好像科學製造的過程愈複雜,顧客就愈弄不懂;久而久之,顧客自己也不爭氣,認為這麼複雜的科技製造流程,也不需要去了解了,反正外面看起來沒事就好。例如房屋,如果碰到地震,裂了條大縫,反正外面有裝潢,你看不見,我也看不見,大家都看不見,看見了反而心不安,晚上睡不好,真是何苦來哉;如果房屋真的碰到地震垮了,最好是被馬上壓死,眼睛一閉就到天堂了,反正也就是那幾秒鐘,一眨眼就捱過去了;總比面對真相,知道牆壁上有一條裂縫,整天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要好──這就是阿Q。

 

  從知識的角度來講,買房子比買股票還不安全,因為資訊不透明。凡是對股市有點涉獵的人都知道,如果要研究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投資人應該徹底去了解這家公司的本質以及過去的歷史,而這些都是很專業的研究與調查。但是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很少人想要去了解當時施工所留下來的歷史資料,這其中包含大量的報表,以及厚厚的建築藍圖,顧客認為自己不是學建築的,所以不需要懂這些──這是錯誤的觀念。但是在股市研究中,一個稍微受過訓練的分析師,他基本上都會了解:愈是不懂的東西,我們就愈要去研究,把事情搞清楚,才買得下手。從這個追根究柢的精神來講,股市的發展是比較成熟,房屋市場反而是比較落伍。今天台灣的房地產會搞成這樣,政府、建商、以及老百姓自己,都要負很大的責任。

 

  我覺得:在台灣,更可悲的是『抱著追根究柢精神、努力研究不懈,把功課做好』的人,往往被許多無知的蠢蛋恥笑。有太多的傻瓜認為買東西就應該要爽快,如果拖拖拉拉,要買不買,一點都不像是有錢人;功課做得愈久,搞不好就愈不想買了……──這些傻瓜就是抱著這樣的看法,而且這些傻瓜占我們國民的絕大多數。

 

  台灣在很多地方,就是被這些無知的傻瓜害死的。*

 

王力群 2016.02.23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力群談教育:教育跟遴選的一個問題

 

  周日(2016.2.21)上課講的一些話,節錄於下:

 

  我今天要跟大家講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觀念很多人搞不清楚──就是教育跟遴選的一個問題。

 

  台灣的教育其實不是教育,而是一種考試,而這種考試是從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傳承下來的;古代中國的考試制度因為範圍狹隘,所以很容易變成填鴨式教育。

 

  考試制度也有好的,看你要用什麼方式去考。有的是用口試、面試、這也是一種考試。但是我們聯考不會把口試、面試占那麼重的比例。它一定是把筆試這一部的比例放到最大,科舉的時候不就是這樣子嗎?考試有很多種方式,我並不是說考試不好,但是現在錯在你把考試當成是至高無上的第一位,那就完蛋了。

 

  譬如說我們班,其實我們班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我們班沒有考試,形成我們教育系統上面一個很大的缺憾。因為沒有考試,學生他基本上就變得很任性、放蕩、放肆,佛法叫做放逸。各位讀者想想看,如果沒有考試、沒有考核,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它會變成什麼樣子?

 

  什麼叫做沒有考核呢?就是說,我錄取你之後,那你就幹一輩子,鐵飯碗了;老王班也是嘛,你只要進來,那你就幹一輩子了,除非你犯大錯。但是犯大錯的同學有幾個呢?這十六年來也沒有超過七、八個嘛。雖然說七、八個可能在我的人生裡面算蠻多的,但是就整個班上的整體感受而言是還好啦。所以我們這邊上課的學習的座位就是鐵的嘛,它相當於鐵飯碗的邏輯概念,只要你沒有犯錯,老師不會趕你走,於是乎很多同學在那邊過一天算一天。

 

  其實對本班來講,本班另一個教育目的也就是希望你留下來,能夠聽到一些股市之外的東西。但是這樣子做有很大的缺點,就是說你在股市本身方面精進的程度不夠,因為沒有人考核你,你就好像是在這個位子上打瞌睡流著口水,在那邊養老一樣。

 

  所以呢,並不是說考試不好,而是說:如果你把考試放在第一位,那就不好了。巧克力坦白講說也沒有不好到那裡去,但是你每一餐只吃巧克力,不吃主餐,那就不對了。盤尼西林是很好的藥,但是你如果把盤尼西林當飯吃,那你不是自殺嗎?

 

  從古代科舉制度,然後一直到學校教育,這樣一路走過來,在最偏峰的時候,我覺得在最偏峰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們在念書的那個時代,所以呢,我們算是見證到台灣教育最偏峰的那個時代。

 

  什麼叫做最偏峰的時代呢?就是說:老師上課的時候,他主要的目的,當然其實我們心裡面都知道,很多老師都是照本宣科,講完他就走了,他根本就是在混的,這個我們就不再著墨了。我下面講的很重要,大家注意聽。大多數的老師,他是在把知識做一個宣導,然後呢,他去觀察台下的學生,有沒有人懂他上課所講的話。他上課的時候,他不論教得再好,畢竟是紙上談兵,寫黑板的時候,他不論教得再天花亂墜、口沫橫飛,畢竟只是讓同學有一個感悟而已,並沒有把他們放在實際戰場上面去做奮鬥,去做實際的考核。所以就算他教得再好,他也只能夠找得到對他上課的內容有所共鳴、有所感應的那些同學。

 

  那假如說,我講了老半天你沒有感應,我講了老半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你完全不覺得它有一點點的美感,那就是說你跟我沒有緣分。換句話說,你跟文學沒有緣分,那如果我是國文老師,我是一個中國文學老師的話,你就不是我遴選的目標。那麼教育部派我們這些老師過來,就是要尋找藏在茫茫人海當中的那一些數學天才、物理天才、化學天才,或者我們講說科學天才,或者我們講說我們要尋找精英份子來培養,讓他們成為國家的尖端領導。至於那些笨蛋呢?笨蛋就去死啊、吃大便啊、啃泥巴啊,那你又不死,那怎麼呢?那很好。我們這些老師也都是人,我們也有老婆、也有小孩,我們每天也是一肚子氣,每天在那邊上下班,都是一肚子氣,那我們就來打你們這些不用功念書的壞蛋。

 

  在他們的眼中,做錯題目就是「壞」!是邪惡!--做錯數學題目,做錯考試題目,是壞的,是犯法的,要用鞭子打!就是這你們這些笨蛋做了壞事了,然後把椅子砸了過去!這種事情以前太多了。我還看過有一個老師拿我們同學的頭去撞牆壁的。可惡啊!我是講我們那個同學很可惡啊!哈哈哈!(老王在反諷)

 

  所以,以前台灣教師的責任,就好像是古代的欽差大臣到江南沿岸一帶去巡查,看有沒有那一個官名聲很好,做得不錯的,那我們就跟皇上推薦一下,讓他去京城裡面做更高的官。或者說那個讀書人,書讀得不錯,很有天分,但是他沒出頭,那我們就拉他一把。那如果是笨蛋呢?如果有一個農夫笨笨的說:「我智商不足,但是我很想學微積分,拜託你們教教我……」,沒有人會理他,這種人太囉嗦了,乾脆先把他關在刑部大牢裡關個幾天再趕他回鄉下算了。

 

  在走最偏峰的時候,台灣學校老師幹的就是一種遴選的工作,他的目的就是在找出這些天才兒童。就好像我們派出一群高僧喇嘛去尋找轉世靈童,茫茫人海當中,怎麼找轉世靈童呢?只好派那些高僧到世界各地去找嘛,那這些高僧到世界各地,是不是要讓那些笨蛋變成聰明人呢?不是!他是去找轉世靈童、轉世活佛的。台灣的教育有一度就走到這樣子的風格,現在如何我不知道,我覺得應該有好轉一點,因為現在小孩子可能比較活潑一點,對於我那個時候的偏峰應該不太能適應,因為那個時代的偏峰實在蠻黑暗的。

 

  台灣教育在走最偏峰的時候,形成了這樣子的傳統,這樣子的傳統我覺得大概持續了十年之後,然後禍害無窮。截至目前為止,很多人都是在那個時代的偏峰教育之下培養出來的人物,這些人物很多都是怪物,他們不認為說什麼思考很重要。什麼叫做思考?拿到題目不就會了嗎?像我昨天我在黑板上示範那些東西,對很多人有天分的人來講,他們根本就不認為那些是在思考,他們就認為說,這不就是你本來就應該會的嗎?那我們就跟他講說,這很難啊,我們要把一個東西放進去,然後去湊那個平方……啊?這有什麼難的?你白痴啊,這就把它放進去,答案就出來了,你為什麼不會呢?哈哈哈!……我就被人家這樣笑過啊。

 

  後來我到了股市之後,我才發現說,唉啊!糟糕了?為什麼呢?我把一個我認為完全不需要思考的一個很簡單的觀念講給大家聽,然後大家完全不懂。怎麼辦?那就叫學生回家去想一個禮拜……結果想一個禮拜還是不懂!天啊,那這樣子怎麼教?這就是我在教學當中最大的一個挫折!!!也就是說,我根本就不需要去想的東西,有的人竟然想了一個禮拜,而且他不是笨蛋,他可能是一個高級知識份子,他搞不好還拿一個國外博士回來喔。了解到這些同學的教育背景之後,我突然有點醒過來,想:糟糕了!

 

  這個糟糕的教育怎麼辦了?我知道該怎麼辦,但是我的力量微薄,所以我只能這樣辦,而不能拿「它」怎麼樣……我能改變的其實不多--這樣講,其實有一種深沉的悲哀。我在幾年前對教育的這種沉痛的醒悟,如果不能換來同學或讀者的一些喜悅的頓悟,那我忙忙碌碌、操操勞勞一輩子的教師生涯,就像是被丟在馬桶裡的薄紙,隨波而逝,空餘恨了……。

 

2016.2.22 王力群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南大地震的啟示  

 

  大概是民國八十五年的時候,我突然想要買房子,於是就跑去工地跟售屋小姐詢問,那是我生平第一次想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問了許多問題以後,回家想一想,結果發現買房子這件事情真是不簡單,其中有許多問題的。

 

  我想到的是:如果房子買了,錢也付了,但是錢是跟銀行貸款的,此時,如果來個大地震,房子裂了、垮了,但是我沒有被壓死,那麼,我要向誰去哭訴求償呢?我的銀行貸款還要不要付呢?

 

  我曾經為了瞭解借錢的業務流程,特地穿了一套西裝去跟銀行詢問,那時我笨笨的,只想知道銀行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抵押品才能借錢?當時我的想法很單純:我認為凡是值錢的東西都可以當作抵押品,結果詢問的結果讓我大吃一驚,那就是:所有的銀行都是要房地產做為抵押品,意思就是說:我們家那顆翠玉白菜,以及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還有那顆跟籃球一樣大的夜明珠,台灣的銀行都看不上眼,而一定要房地產的地契做抵押品。

 

  照理講,銀行收了我的抵押品,就應該把抵押品拿走,而不是把抵押品放在我家;這就跟當舖一樣,我把東西放在當舖,當舖給我錢,我拿了錢以後離開當舖,留下東西,兩個月以後我來贖回,如果當舖把東西搞丟了,那當舖就要負責。

 

  但是現在的銀行不是這樣,它收了我的抵押品之後,卻叫我自己保管抵押品,理由『可能』是:這個抵押品我還在用(我還在居住中),所以抵押品暫時還是放在我自己這裡,由我自己保管,萬一地震把這個抵押品(房屋)震垮了,那就不干銀行的事,是我自己沒有把這個抵押品保管好,所以原來我跟銀行借的錢還是要還的。

 

  這其中的借貸邏輯,很脆弱;跟銀行比起來,當舖合理太多了。

 

  二十年前林肯大郡被土石流沖垮了以後,受災戶的房貸還是繼續繳,如果爸爸媽媽被壓死了,那就是小孩繳;如果小孩當時只有兩個月大,也沒有被壓死,那房貸還是小孩繳。

 

  這一次的台南地震,仁慈的財政部下命令,跟銀行講:這一期的房貸能不能晚一點再跟受災戶收取?

 

  各位看倌,您說在房子倒了以後,受災戶還要不要繳這個房貸呢?

 

  就法理而言,受災戶的損失應該由國家來負擔,意思就是說:難民應該由政府來照顧,而政府代表全體國民;就情理而言,這個損失應該由銀行來承擔,因為當初這個貸款的邏輯根本就是有問題的,老百姓可以不懂邏輯,但是你銀行不可以裝不懂。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既然知道房屋貸款會有地震風險,但是你還做,出了事又不願意負責,所以就人之常情而言,銀行是不對的。

 

  其實,不只是房屋這樣,我們的飲食安全,甚至交通安全,都有先天上的重大疏漏,等待我們努力去解決,但是我們台灣人都忙著賺錢,懶得去管這些事。例如地震,大家都會想說:台灣房屋那麼多,我運氣不會那麼糟糕啦;例如吃東西,大家就會想說:每一種東西都有毒,那我乾脆不要吃,餓死好了。這就是我們國民的任性。

 

  想想這些,覺得我們雖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當中,卻連最基本的居住安全與食品安全都缺乏文明的保障,真是有點悲哀。這表示:眼前的繁榮是有許多假象的,而這些假象背後形成的原因,推究其根本,在於國民思考邏輯的混亂(例如金融的邏輯),尤其是企業,甚至政府。

 

  總之,舉目望去,一切都有繼續改善的空間,而不是到處鳥語花香,四海昇平。

 

~王力群,2016.02.18 上午10:30 於台灣.新竹

heller103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